浏览数量:162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3-11-03 来源:本站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为了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养、落实趣创教学理念、打造趣味课堂,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的李倩雅老师以一年级《圆圆的世界》为题,开展了组内教研活动。
趣味感知圆
李老师以《假如动物是圆的》创意动画短片作为导入,让小朋友们从有趣的动画中感知动物滑稽、可爱的圆形身体,再示以普通的圆让小朋友们随心畅说脑海中有关圆形的物品,如车轮、乒乓球、篮球、汤圆、西瓜、眼镜等。小朋友们如同打开了思维之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圆形变变变
“这是一个神奇的圆,它会变魔术,只要喊出变变变,看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足球,还变成了煎鸡蛋。”李老师赋予了圆会“变魔术”的有趣设计,无形中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启发引导小朋友们思考“圆的变化”。
奇思表现圆
“老师也想来变一变,看我把圆变成了什么?是太阳,我还想变一个毛毛虫,圆形怎么变毛毛虫呢?哦,原来要请好几个圆来帮忙,比如圆脑袋、圆身体、圆触角,再添加上表情就更好玩啦!这还是一条贪吃的毛毛虫,它正在吃圆圆的甜甜圈。如果我们小朋友也可以把画变成一个小故事就更好啦。”
李老师以圆形展开了奇思妙想的添画并用故事形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作出生动有趣、多变的圆形。
趣研课程
课后,美术组内成员就本课教学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学习。
李茜羽老师认为,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们巧学方法,乐于应用,用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在开放有趣的氛围中创造了一个圆圆的世界,寄托了一份圆圆的情意。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示范时可以说明构图问题,明确构图要求。
谢思晨老师认为,在李老师引导下,学生对简单的圆形进行添加和想象,将圆变成了漂亮的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等,培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大胆创新。
夏明浩和杨鸿羽老师认为,李老师通过不断变化的圆形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对学生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总得来说,李老师的课堂活泼有趣,一年级学生正属于幼小衔接过渡阶段,李老师重视课堂的游戏化,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体验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
在践行落实“双减政策”和艺术新课标的引领下,附燕新小美术组将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将教育回归本位,让艺术素养落地生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潜心教学,用心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