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73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3-10 来源:本站
为了贯彻落实我校的趣创AI-金陵好课堂新燕行动,紧紧围绕低段五好的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问题,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一场识字课文微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庆芸、梅琪老师执教,姜淑兰老师莅临指导,一年级语文组老师全程参与听课、评课。通过研究教学案例,探究教学策略,为给学生心中种下汉字的“根”不懈努力。
曲径通幽处 识字乐趣深
庆老师执教《小青蛙》,以一则谜语导入新课,带领孩子们认识可爱的小青蛙,揭示小青蛙的外貌特征。接着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庆老师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读重难点词语,识记生字。通过比较偏旁的方法,辨别“青”字家族的“清、情、请、晴、睛”,总结了这些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整节课气氛轻松愉悦,让学生快乐识字,积累语言,形成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有所思
庆芸老师:
在《小青蛙》这一课中,我先用有趣的谜语导入,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故事中学习,感到轻松愉悦,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其次,识字方法形式多样,动中有静,静中有思,我能够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动力和乐趣。
在本节课中也有许多需要我反思的地方:对于一年级识字课文,我讲授太多,缺少让学生主动去观察构建自主学习的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细致。同时对于教学工具的准备也应当有思考,PPT、字卡等展现要醒目、精简,不应喧宾夺主,忽略了让学生“说、学、练”。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仔细打磨课程目标的分布,做到“授之以渔”。
专家入校细指导 深思笃行促提升
姜淑兰老师对于一年级的老师们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教授一篇课文时首先要做的是解读教材。《小青蛙》是一篇识字课文,通过生字即能把握本课教学重点,而儿歌只作为载体,切不可舍本逐末。
姜老师建议谜语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抓住青蛙“绿衣裳、吃害虫、大嘴巴”的特点有理有据地猜出谜底,教给儿童猜谜的方法,引出课题“小青蛙”。学生自然关注到“青”的字音和字义,识得“青”字,再结合生活中的“青草、青菜”组词来理解字义。提问如何记住这个字,引起学生的观察,强调下面“月字底”的撇已经改为了竖(描红),巧用“月字底拖住上面的部分,如同人需站稳脚跟托物体”来帮助儿童记忆书写。一个“青”字的教学,姜淑兰老师便把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教授给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们。
姜老师倾囊相授,给青年教师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从教学背后的学理入手,教青年教师如何上好一节低年段识字类课文。识字类课文教学时应注重六维识字即注重字音、字形、字义、字境、字法、字用,注重三境联动,进行深度识字。
为了让老师们利用好这次学习的机会,秦蕊副校长组织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经验与疑虑都提出来共同探讨,姜老师与语文组的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解决了教师许多困惑,给了大家不少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让老师们敢想、敢做,共同进步。
听了姜老师的指导,老师们都有深刻的感悟。
董隽
听完姜老师的指导后,我深刻体会到识字整体教学的魅力。通过运用青字家族的字和形声字的特点,我意识到应该鼓励孩子们主动发现、自主学习举一反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姜老师提出在朗读方面的建议让我印象深刻,她将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朗读中自我纠正,通过小组合作深化对字音和儿歌节奏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借鉴姜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王圣维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一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方式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在识字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阅读教学方面,我明白了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而识字与阅读的区别,让我明白了课前明确具体细致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姜老师的指导为我打开了一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新视角,让我明白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将继续努力,将姜老师的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李静文
听了姜老师的指导,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课堂首先要有实效,在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孩子,让教学真正发生,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有所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或者规律,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比如,在教学写字时,就可以指导孩子如何读帖,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再看高低,独体字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间距和关键笔画的位置,孩子们学会了读帖,就能写好字。另外,在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目标定好了,才能有效教学。
徐李婧
听了姜老师的指导,使得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青”字家族的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一定是重点,并且还需要找到有趣方法,让学生巧记字族中很难写的部分。
姜老师指导的朗读环节也令我影响深刻,朗读目标的达成,靠的不仅是教师的单方面输出,学生的反馈同样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眼看耳听手记”,是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总结。让朗读的孩子成为课本的角色,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让作为“听众”的孩子成为小老师,纠错朗读,才能真正从“师生”到“生生”,让孩子自主思考,增强孩子的自主性。
芮文秀
低段的识字教学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仔细听了姜老师的指导。对于识字,我感受颇深: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积极有趣的朗读活动中,自己发现困惑,想办法发挥能动性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借基础的课堂流程,生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成果,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本领。
赵中琦
通过姜老师的指导,让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小青蛙》这一课可以通过集中识字,认识“青”字家族的成员,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特点。通过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融会贯通,自主学习其他形声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以有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汤新悦
通过姜老师的指导,让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小青蛙》这一课可以通过集中识字,认识“青”字家族的成员,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特点。通过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融会贯通,自主学习其他形声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以有趣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芮梦寒
听完姜老师的指导,我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低学段的识字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感体验,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比如“青”中的一撇变一竖,我们可以创设儿童喜欢的情境,帮助孩子理解记忆。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乐于参与识字学习。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日后更深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耕识字课堂,同课异构共成长
在姜老师的指导下,一年级语文组全体老师集体研讨、细细打磨课例,由梅琪老师执教同课《小青蛙》。
梅老师借谜语导入,带领孩子们简单了解小青蛙的外貌特点。引入课题,强调课题中的生字“青”,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认识青这个字。接着初读课文,在多形式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青”字族的“清、情、请、晴、睛”,从字音、字形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点和相同点,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最后带领学生观察青和清的字形,教学青的书写,结合清总结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观察,书写时有哪些要点。整节课以启发引导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参与到课堂的建设中。
教有所思
梅琪
今天我在一11班进行了识字课文《小青蛙》的教学。识字课文重点就在于识字和写字,所以本课我主要重点设计的就是认识“青”以及“青”字族的生字,注意月字底的第一笔是竖,分析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总结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我的不足在于评价性用语过于繁琐,提出问题时语言不够简洁明了,环节设计冗长,应该化繁为简,提取重点,明晰课堂结构,理清教学逻辑,希望下一次的展示可以有所进步。
课堂结束后,一年级语文组进行了集中再研讨。秦蕊副校长肯定了梅老师对教学的思考,同时提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低段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学生的进步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写字时间,可以挑选构字规律相同的字规范指导,习字作业渗透课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做到“一描一仿”。教师能及时反馈书写,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生写好字,保持学生的写字兴趣,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写字的快乐。
此次微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研组领导和专家给予多次悉心的指导及现场研讨,提供了专业支撑,带领大家研读教材,思考实践行动方式,打造智慧共生课堂。我们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