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2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6-12 来源:本站
携一缕初夏微风
赴一场智慧之约
启一场研修盛宴
正值初夏,万物繁茂。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有效衔接,探索小初教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2024年6月11日下午,区级教研“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初衔接’实践研究活动”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举行。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数学研训员袁华老师、小学数学研训员周晓梅老师、西部共同体六年级数学教师、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初中部和小学部全体数学老师、初中部王子竹副校长、以及小学部校秦蕊副校长、陈松兰副校长、廖加兴副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课例展示·凸显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聚焦教与学,能有效找到小初学段衔接课堂的最佳样态。
我校侯小庆老师执教课例《平面图形的认识总复习2》,侯老师引导学生在质疑、辨析、对比、解惑的探索过程中,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聚焦三角形的角、边、高三个方面设计数学活动,链接初中的勾股定理和垂心等知识,搭建支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打通了小初学习的壁垒。
初中部王子竹副校长执教复习课《三角形的认识》,王老师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相关元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删繁就简、条理清晰,注重学生研究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和方法小结,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精心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专题讲座·助推发展
我校陈松兰副校长作《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初衔接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陈校长从小初数学教育衔接的必要性、新课标小学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对比、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比较、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初衔接”教学实践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小初衔接的有效方法,并呼吁老师们需要“瞻前顾后”,准确定位当下的教学,同时“遥望”初中数学,从学生的“已知”(舒适区)出发,设计学生愿意学习和能力上可以接受的新内容(发展区),逐步带领学生爬坡上行,最终完成对“未知”(挑战区)的探索,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下一站铺一段、渡一程,巧妙地解决小初衔接不畅的现实问题。
专家点评·聚力提升
在活动即将画上圆满句号之际,栖霞区中学数学研训员袁华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精彩的点评。袁老师指出,小初衔接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衔接,另一方面也是教学方式的衔接。通过共同研讨和实践,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走向深入,才有助于学生在进入中学后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同时,袁华老师还对中小学数学老师们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小学老师能够向上看,初中老师向下看,关注教学空白点,尽可能弥补教学空白,帮助该阶段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进一步成长。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数学学科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开展,打通了小初数学衔接的壁垒,更加明确了小初数学教学的衔接方向,为实现小初携手共育未来的愿景搭建了桥梁。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小初学段衔接”工作,胸怀九年,登高望远,努力交接好这份衔接“接力棒”,为学生凝聚前行的力量!
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
星辰指引方向
云与光铺展成大地的模样
我们携手
逐光而行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