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18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4-17 来源:本站
正值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为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二年级语文组于2024年4月9日继续开展“周周赛课堂”活动。
本次公开课王嘉敏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的第一课时。王老师亲切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彩,展露出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探索。
彩色梦境 欢乐童年
课前,王嘉敏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深刻把握文本内涵。
《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时的丰富想象,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第二至四小节具体描绘了彩色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在童诗中,彩色铅笔化身为大自然的精灵,滑着轻盈的舞步,从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跳蹦”到葱郁的森林,绘出了一幅幅彩色斑斓、灵动活泼的画卷;从色彩、到气味,融成了一个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世界。诗歌语言平易质朴,朗朗上口,句式简单灵活多变。结构相同富有韵律,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的活泼、灵动。
课文插图有意采用儿童画风格,充满童真稚气,色彩明丽,意境优美,用儿童特有的语言,形象展现了诗歌描绘的彩色梦境,在插图的右边竖着三支彩色铅笔,暗示着这一切美好的画面都是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对应诗句“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
多彩设计 多彩课例
在教学中,王老师紧扣课文“彩色的梦”这条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教师引读、师生合作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做动作读、学生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抓住诗歌内容进行品读感悟,不断深化对彩色铅笔绘出的美好画面的感知。同时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图文对照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美好画面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激发想象与喜爱之情。
色彩碰撞 思维共享
课后,参与听课的组内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课,他们对王老师童真童趣的课堂,精益求精的备课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龚老师:王老师在抓住语言训练点,给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学习第2小节,通过对比语段,发现句式的构成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印象。接着,拓展想象画面,请学生用上表现色彩的词语仿照书中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梦,进一步体会世界的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
宋冬玲:王老师的课堂活泼有趣、贴近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带领着孩子们在彩色的梦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孩子们读出了梦幻般的情感,把书读厚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一读诗句,二画词语,三悟写法,四想象表达,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善学。
李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注重以读促悟,通过一个个场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学会抓住关键词读,在读中悟,悟中读。老师引导准确、到位,学生感悟深刻。与此同时,王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读诗歌、画词句、悟写法、会仿写”的学习方法学习。教学效果明显。
杨逸文:王老师在执教《彩色的梦》一课时,开课就展示了梦幻般的图片,让学生进入到彩色的梦境当中。在学习课文中的口语交际,进行拓展创编诗歌环节,王老师都进行了恰当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毛璐:王老师的亲和力和与学生的亲切互动令人叹服,巧用各种肢体语言和神情把诗中的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每个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美丽的彩色的梦仿佛跃然纸上,整个教室都被涂上了各种色彩。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