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附燕新小】比较数的大小——记一年级数学组周周晒课

浏览数量:323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4-16      来源:本站

       教研花开春风季,同心掬得满校香。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探讨和展示的平台,本周,我校一年级数学组继续开展周周晒课活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听评课教研活动环节,听课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技能锤炼的角度,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究。

房老师:


张老师的课让孩子手脑结合,多次使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大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窦老师:


张老师这节课主要内容为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总结发现如何比较大。张老师还十分注重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相互交流,整节课氛围很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认真。

芮老师:


张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会数位的意义,在不同的数位上,相同的数大小不同:在相同的数位上,不同的数大小也不同。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觉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学生思维的撞击,自然得出:位数越多,数越大的结论

石老师: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金老师:


张老师执教的《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课程设计合理。她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课堂导入到知识讲解,再到练习巩固,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张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老师:


张老师执教的《比较数的大小》一课,利用到了学生感兴趣的熊出没场景,引出数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用计数器、摆小棒、数数等方法比较的同时,渗透数位的概念,发展数感。课后练习层层递进,先易后难,全面巩固重点的同时,加入趣味游戏以增强练习的兴趣。

640.jpg

一、教研课堂展风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本次课例是由张晶晶老师执教一(9)班的《比较数的大小》。张老师从熊大熊二采蜂蜜,比谁采得多,导入新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课上,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充分质疑、互相补充,得出结论。同时利用两个拨珠游戏,想一想为什么老师一直赢得比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总结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生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整节课,教学组织有序,师生互动热烈。

640.jpg

二、课例评课共反思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听评课教研活动环节,听课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技能锤炼的角度,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究。

房老师:

       张老师的课让孩子手脑结合,多次使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的大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窦老师:

       张老师这节课主要内容为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总结发现如何比较大。张老师还十分注重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相互交流,整节课氛围很好,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认真。

芮老师:

       张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会数位的意义,在不同的数位上,相同的数大小不同:在相同的数位上,不同的数大小也不同。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觉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学生思维的撞击,自然得出:位数越多,数越大的结论

石老师:

       张老师在本节课中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金老师:

       张老师执教的《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课程设计合理。她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课堂导入到知识讲解,再到练习巩固,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张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吴老师:

       张老师执教的《比较数的大小》一课,利用到了学生感兴趣的熊出没场景,引出数学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用计数器、摆小棒、数数等方法比较的同时,渗透数位的概念,发展数感。课后练习层层递进,先易后难,全面巩固重点的同时,加入趣味游戏以增强练习的兴趣。

640.jpg

三、专家指导促成长

       张玲督学走进课堂,听取了一年级张晶晶老师的《比较数的大小》。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反馈,对专业的教学能力、精彩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肯定,同时从课堂语言描述、评价环节设计、课件设计,板书设计等提出建议。强调数学课中要注重新课标理念、并从教材出发,把握好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让学生领悟的切入点。

       同时指出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备教材,备教参,备学情。针对教学设计环节,督学建议教学目标要更贴合学情,教学活动要更具趣味性,教师应该钻研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关注全体学生,以学定教,发散学生思维,践行新课标理念通过任务引领展开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反思

张晶晶:

       本节课我在教学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和观察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两位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少数学生仅凭直观感觉得到数的大小,但是讲不出具体的方法,所以要关注过程,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感悟为什么这样比,从而掌握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学生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多样化,也进行了总结,但没能引导学生找出比较数大小的最好方法,如果方法的多样化与方法的最优化能达到统一教学效果会更好,并且为以后比较更大的数打下了基础。

       我的收获:

       1.要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平时要加强课堂管理,关注每位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场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上课较容易出现不可控行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的要少一些,对表扬是十分在意的,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以不同的表扬方式,多表扬,少批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12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