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80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1-12 来源:本站
与音乐相遇
让每一个音符都在跳动
与音乐共享
让每一首旋律都在欢唱
新年伊始,栖霞区“我与名师有约”第110场音乐学科教学系列活动在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举行。
出席现场活动的导师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栖霞区音乐教研员何伟老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鼓楼区王涓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涓老师;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韩学红书记、秦蕊副校长;以及区音乐中心组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全区小学音乐教师。
本次活动由附中燕子矶新城小学杨梦佳老师主持,通过课例观摩、专家点评、主题讲座等形式,呈现了栖霞区小学音乐学科教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及探索。
第一节研讨课是附燕新小秦佩如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音乐课《编花篮》。本课围绕“乐曲中音乐要素及文化差异对歌曲内涵的塑造”开展。结合三年级课标要求,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本课通过二年级河南民歌《敲起锣鼓唱大戏》引入京剧及豫剧唱腔亮相动作,通过聆听和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河南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联展开具有地方语言风味的歌唱学习。教学以塑造音乐的文化理解为线索,选取了对比及画面感鲜明的乐句以音乐要素-装饰音-依字行腔-高抛低落的旋律-及具有典型民歌风格的唱段为主要教学脉络,梳理乐曲关键特征,展开教学感知中地河南音乐文化。
第二节示范课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王涓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音乐课《外婆的澎湖湾》。示范课中,学生们伴随着音乐欣赏着澎湖湾的美景,通过情境欣赏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浸润式音乐课堂在王老师的教学中展示的淋漓尽致,通过初听、再听熟悉歌曲的旋律,采用按节奏念歌词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探索,个性得到发挥与彰显。王老师轻松的教学氛围、从容的教态缓解了学生紧绷的情绪,一首篇幅较长,节奏复杂的台湾校园民谣歌曲在王老师的自如挥洒中,巧化难点于无形,全体师生都沉浸在充满梦幻色彩的童年回忆中,不但唱得尽兴,更收获了有关“校园民谣”深层次、可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第三节课是鼓楼区名师工作室王涓老师带来的讲座《素养导向的音乐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讲座。王老师从三个问题出发,引发在场老师思考,并根据现场老师们的回答进行点评与讲解。王老师讲到大观念是围绕单元主题提炼而生的,在单元学习内容之上形成的,上位的可迁移的深层次的理解。王老师启发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启单元教学的思路,进行跨单元、跨教材的架构,抓住作品中音乐与生活、文化、育人之间的关联度。将学习任务给予现实生活或者真实音乐学习情境进行设计,遵循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在单元设计大观念引领下展开,形成任务式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意识。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还要遵循顺序性教学理念,依据音乐要素进行单元内重组、跨单元整合、跨年级或者跨学科迁移,同时要遵循音乐课堂美育特点锚定大观念、创设大情境、推动大任务、促进大融合、落实大单元。最后王老师还提出,感性素质的体验培育可以通过音乐学科自主体验做到,而素养进阶恰恰就是教学结构化的本质体现,也是学生认知建构的外显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音乐的魅力不仅仅在简单的乐谱和歌唱,更在于与文化自信结合,与立德树人的结合,让音乐陪伴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何老师希望全体老师们踏踏实实积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学习深度钻研,从一本书读起,从一个教育现象思考,从一节好课和微习惯做起,像王老师一样用美去浸润孩子的人格,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越努力越幸运,何老师鼓励各教研组做好新学期的计划和展望,团结一心,行稳致远。
责任在肩,征途漫漫。本次“我与名师有约”研学课堂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交流学习的平台,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将不断思索、不断感悟、深耕细研、永不止步!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