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3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3-10-25 来源:本站
教研花开十月天,同心掬得满庭芳。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探讨“减负提质”策略与方法,语文组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探讨和展示的平台,10月23日,我校一年级语文组开启了组内周周晒课活动。
一、教研课堂展风采
1.秋叶敲响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刘艳老师执教《秋天》一课的第一课时,带来了秋天枯黄的落叶敲响秋日课堂的大门,加以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作导入,唤起对秋天的感受。整堂课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了在读中悟,读中体会,如读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时,范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读法,学生则开展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形式的读,。学生们通过朗读、想象,感知了语言美,感悟了秋意美。
2.品悟秋的足迹
在识字方面把生字词还原到具体语境中,随文识字,又以生字词卡片、做动作等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将感受放到课文中读。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有示范、有指导,配合郎朗手指操的声音,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能力。课堂轻松活跃,互动性强,课堂瞬间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学生们不但掌握了自然段、生字、词语等知识点,还感受到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等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学生们也对秋天产生了美好遐想,愈发喜爱秋天。
二、核心引领谋发展
活动中,学校秦蕊副校长、王威主任、张林波老师和李清老师,对本次一年级语文组内公开课进行了点评与总结。
秦蕊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刘老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所发挥的辐射示范作用,提出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明确好教学目标,对随文识字的方法提出落实多样化的建议,确保一年级学生的写字时间。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利用好教研平台,不断反思、总结、成长,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王威主任提出老师们识字教学中会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学目标不清,忽视儿童阶段特点,课堂设计中缺乏重点字理突破。希望老师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多关注上课教师的设计和教案,精简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先学后教,用亮点吸引学生加深记忆。
张林波老师强调低段课堂重视常规的组织,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要减少教学容量。明确好本课目标,扎实有效地教会学生,将每一个环节处理到位,练读识字在当堂课就得到很好的反馈。
李清老师传授自身上课的经验,讲述如何数清课文的自然段数量,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
三、研思并举促成长
教而不研,行而不远;研之不深,华而不实。在听评课教研活动环节,听课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技能锤炼的角度,对刘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究。
HELLO AUTUMN
董隽:
刘艳老师别出心裁,由校园的一片银杏叶自然过渡到课题秋天。在教学过程中,她紧紧抓住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给予孩子激励性的评价,让孩子们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本课时间上略显紧凑,这也提醒我们新教师在备课环节要精简精思,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精心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
HELLO AUTUMN
王圣维:
刘艳老师的这堂公开课《秋天》识、写、读、练样样精彩!她通过高效有趣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于潜移默化中记住生字;通过扎实基础的写字教学,从笔画到偏旁,让孩子们的写字夯实地基;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指导,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让孩子们感受文字的温度。让学生即学即练,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端正常规。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HELLO AUTUMN
李静文:
刘艳老师从一年级儿童的学情出发,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初读课文,学习“一”的变调到认识课文,学习标自然段再到整体知秋,感受事物的变化,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同时在识字环节中,把生字词还原到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图片识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但是教学内容含量较大,需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写字。
HELLO AUTUMN
徐李婧:
刘艳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讲解内容细致,抓住了重难点进行逐层深入,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讲解,师生配合默契,学生问答问题积极氛围热烈,充分引导学生,放手给学生。朗读指导过程中,注重朗读语气,并给予了教育渗透,感受情感。但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本课课文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还不能把课文读得足够准确流利。
HELLO AUTUMN
芮文秀:
刘艳老师在教授《秋天》第一课时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由秋天的变化来导入新课。结合课文习题,刘老师出示段落标段落①的示例,学生借助学具小尺子,能够很快掌握给自然段标序号的方法,将方法具体化,增加了可操作性。
HELLO AUTUMN
庆芸:
刘老师导入精彩,结合之前所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课堂内容紧凑,运用字卡图案等是课堂丰富有趣。同时小口令的训练也井然有序,这一点我需要多学习,将口令融合到日常课堂中。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孩子进行朗读训练,但教师范读较少,需要增加。在后面的学习当中我们也要利用集体的力量一起研讨学习,精心打磨每一个环节。
HELLO AUTUMN
赵中琦:
刘老师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学生一起唱古诗,十分有趣。由一片银杏叶导入,十分自然,讲解内容细致,抓住重难点进行逐层深入,由简入难。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很好。朗读指导深入,有小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个别读,师生对读等形式,读完给出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一个孩子开口读书。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也会积极研讨,上好每一节课。
HELLO AUTUMN
梅琪:
刘艳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初学课文的一大关键点:读。不仅有齐读,还有男女生读、分组赛读、指生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而新授课的重点习字,刘老师也很有创意,不仅有成块的时间习字,而且有在读书中习字,在解字理解生字后理解句子,带着理解去读,带着感觉去读,带着感情去读!不足之处在于有的问题难度还是稍大,小朋友的能力还有些不足,如果能每个教学点都一个个小问题逐步递进就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了。
HELLO AUTUMN
芮梦寒:
刘艳老师从一片枯黄的叶子导入,学生能更直观的体会“树叶黄了”。在教学中,刘老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朗读,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的朗读基础更扎实。生字教学贯穿在全文中,让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另外,图片的插入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在后面的工作中,自己还要多投入语文组的教研,让自己成长得更快,让自己在课堂站得更稳。
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细心观察,从识字、朗读、写字、常规四方面进行学习,并提出改进建议。刘老师根据评课建议,找到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改进和完善。
刘艳老师:
今天在组内开设了第四单元第一课《秋天》的第一课时,这是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我感觉到本节课相比之前而言对于学生的预设准备更加充分了,这也让我在课堂上能更好的接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师生之间的配合能有默契了。孩子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所以在课堂上我准备了丰富的情景图,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活泼的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式的感知课文里美妙的文字。
这节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一、把握重难点
课堂内容安排过多,有些环节前后有重复,想要面面俱到,却忽略了课堂上突出重点,理清板块目标。在前面的字音部分花费时间太多,以至于写字时间很仓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更要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性,让孩子从老师的师范中感受朗读的方法。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二部分“一”的字音今天我是直接出示,带着学生认读的。其实更好的方式是放在文章中让学生自己先读,然后在读中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一”的变调,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会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孩子更有效,更深刻。
三、关注常规
在课堂上,教师眼中不应该只有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点,更要眼中有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还不能集中太久,这时候就更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特别是已经有些疲惫的孩子,及时调整,让每位孩子的身心都能聚焦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欠缺的还有太多。今后,我更要积极学习,钻研每一篇课文,研究学生学情,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落到实处和细处。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学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研以促教,教以促研,教研合一,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走得更宽更远。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