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21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3-10-25 来源:本站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数学组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流、探讨和展示的平台,10月23日,我校一年级数学组开启了组内周周晒课活动。
一、教研课堂展风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房嘉晨老师执教了《6、7的分与合》一课的第一课时。房老师以分一分挂件作导入,整堂课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熟练掌握6、7的分与合。学生们通过合作实践,感知了数学的乐趣。
在实践方面把数字还原到具体情境中,又以摆圆片、手势跟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有序操作,推想表达。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有示范、有指导,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能力。课堂轻松活跃,互动性强,课堂瞬间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学生们不但掌握了6、7的分与合,一种分法两种说法等知识点,还感受到了条理性、规律性等数学世界中独有的美丽景色。
教而不研,行而不远;研之不深,华而不实。在听评课教研活动环节,听课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技能锤炼的角度,对房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究。
金许蓉老师
房老师在课上积极与学生互动,请学生上台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尤为新颖,同桌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记录。相较于传统的先合作后填写而言,提高了效率,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能力。房老师还灵活的运用板书的分与合,擦掉其中一个数字,让学生来填的方法巩固了6、7的分与合。
徐敏老师
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效 ,评价语言丰富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比如房老师说:“女生说得很整齐,声音响亮,男生敢来比一比吗?”激发了男生学习积极性。
芮文老师
房老师这节课通过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有序地找出6,7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多次利用圆片分一分,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通过观察挂件的挪动,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左边在每次多1,右边在每次少1。利用一对对的好朋友,有序分一分,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分与合。中间加入分与合的小游戏,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晶晶老师
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本节课房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对口令,填一填几个活动,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让学生对6-7的分与合有了深刻的认识。但规律方法要让学生去发现,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在学习完6的分与合后,可让其自己动手摆一摆小圆片,自主探索7的分与合。
石金桂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房老师借助挂件,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形式,让学生明白6个挂件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在摆一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边分边想,边说边写,通过操作、讨论、探究、书写算式等学习活动,不仅了解和熟练了6的分与合,而且掌握了有顺序、有规律的分合方法。房老师因势利导,利用对口令、手势、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将6的分合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7的分与合房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和填写,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表达积极。
窦凡老师
房老师这节课主要带领大家学习6和7的分与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小挂件,小棒等教学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教师不仅让学生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6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房嘉晨老师
今天在组内开设了第七单元《6、7的分与合》。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我感觉到本节课相比之前而言对于学生的预设准备更加充分了,这也让我在课堂上能更好的接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师生之间的配合能有默契了。孩子们喜欢生动活泼的情境,所以在课堂上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对认真听课更加积极,活泼的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式的参与实践活动。
这节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一、情境准备
虽然是以孩子们喜欢的挂件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方便展示,但挂件可能不够大,坐在最后的同学可能并不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左右的变化。下一次准备教学用品时应选择更为合适的物体。
二、课前准备
由于课前突发状况没有时间让他们准备好课堂所需要的小圆片,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些混乱。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带小圆片,只能用铅笔代替。当同桌二人使用物品不一致时会产生一些争论,难以控制。
三、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眼中不应该只有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点,更要眼中有学生,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还不能集中太久,如果插入动手操作的活动就更加容易停不下来。这时候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及时调整,让每位孩子的身心都能聚焦在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欠缺的还有太多。今后,我更要积极学习,钻研每一篇课文,研究学生学情,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落到实处和细处。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大家一起互帮互助才能走得更远,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携手共进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的追求。教学教研,我们永远在路上,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