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附燕新小】思维有声 “读”占鳌头——暨“栖霞好课堂”之小语高段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读的教学评一体化”活动

浏览数量:175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5-15      来源:本站

       初夏满诗意,教研谱新篇。5月13日下午,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承办的思维有声“读”占鳌头——“栖霞好课堂”之栖霞区小语高段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区兼职研训员徐同涛副校长,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韩学红书记,秦蕊、廖加兴、陈松兰副校长及栖霞区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640.jpg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以“金陵好课堂”建设为脉引,以高质量育人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新燕学习中心”建成为基础,以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依托,构建“趣创AI:金陵好课堂新燕行动”,探寻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的科学路径。

640.jpg

       大声朗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的内容,形成真正的语感,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感受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大声朗读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孩子爱上朗读。三位老师将展示“AI听说课堂”赋能语文课堂的探索。课堂上听说读写,自由读、想象画面读、品读、赛读、齐读,配乐美读。以读促讲,以读促悟,小组合作,组内共读,组内赛读,合作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了提升课堂效果,发挥AI听说课堂的辅助作用。三位老师精心研磨教材,思考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磨课过程中,周荣婷主任多次深入我校,指导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示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以读促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40.jpg

       第一节课俞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俞老师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紧扣“独特”,设置三处学习活动,巧妙运用AI听说助手检测,巩固学生对字音的掌握并及时反馈,做到人人参与课堂。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任务链一步一步引导,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将小组合作交流走向深入。在分享交流阶段,学生畅所欲言,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了学生更多朗读的机会、评价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活动由“输入”转为“输出”,学习实践兴趣不断增强。同时老师及时指导,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习得的方法,还给予了新的启发,让思维走向深层。潜移默化间弱化了教师“教”的痕迹,增强了学生“学”的力度,课堂也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靠拢。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以生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抓住关键词朗读,自由读,想象读,配乐诵读等方式,层层推进,带领同学们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碰撞的旅行,惬意又浪漫!

640.jpg

       第二节课由张林波老师执教《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课前运用AI助学伙伴检测学生上节课对于课文主要内容及关键句的掌握情况,自然导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以主问题切入,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发掘独特的点,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一是学生在有思维支架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不仅将文本中人物与小艇的关系巧妙相连,而且进行文本的想象、再拓展,最终由一个标点,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更广阔的生活中,感受作家选取四个场景的典型性,将无限的生活世界,用简单的语言展示人们的幸福生活,巧妙至极。二是小组展示形式多样,汇报有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将对文本的关键词理解,到写法的感受,通过小组交流、分享、点评、补充,深入读懂文本,激发再创造能力。三是学习方法有扶有放。找动作、想画面、悟情境方法的总结,进行下一阶段内容的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展示、补充的环节中,提升了语文素养,展示了朗读的独特魅力。

640.jpg

       第三节课由秦蕊副校长执教《牧场之国》第一课时,老师开始营造跟着书本去旅行的情境,带着学生介绍各个国家的别称,激发探究中国、世界的求知欲,进而巧妙引入牧场之国。梳理画面有方法。在教师的牵、引、追中抓住关键词去概括出画面小标题,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进入第一画面,在镜头拍摄的环节中,带领学生通过个人读、互读、小组读,感悟牧场的自由、悠闲的生活。学生一幅幅美妙画面的想象,在有指导的感情朗读中,了解荷兰牧场之国独有的魅力。第二、三画面,在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精彩的朗读,分享独特的阅读收获。

640.jpg

       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三位执教老师从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方法以及本课“学力”实际达成度进行了阐述了自己的备课思路,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接着,参加活动的语文老师们积极发言,肯定了三位老师课上的闪光点及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或探讨一些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老师们畅所欲言。

       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处兼职教研员徐同涛副校长对三位老师的课例高度评价并进行了点评。

640.jpg

       首先,徐校长认为本次活动通过活动让任务去进阶,让课堂呈现出一种结构化的状态。他认为三节课的目标设计都是有层次性的,在言语实践中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层层进阶式的活动中让学习目标落地,体现了任务的关联性和活动的逻辑性。他指出三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有意识的由“教”转为“学”,由关注“怎么教”转为关注“如何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徐校长认为本次活动体现了读书思维的可视化。让语文回归本质化,即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要用朗读来促进思维的可视化,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本质。徐校长认为朗读的层次在三节课上都体现的非常清楚,三节课通过多样的朗读的方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小组合作,组内共读,组内赛读,合作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声美美地读出来。

       最后,徐校长认为本次活动是技术与教学的创新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让指导更具针对性。AI听说助手让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能通过机器去实时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让学习凸显了交互性,打破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建立在了技术赋能基础上的交互,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640.jpg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韩学红书记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我校教师正走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的路上,未来会不断探索教学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持续关注学生趣学,走进AI、学习AI、驾驭AI。相信在每位老师提高数智化意识,了解数智化、开展数智化教学后,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技术赋能学习过程的有趣、有效和有用,激发孩子们未来的创新能力。

       教无涯,研不止,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生动的课,深刻的思,精彩的评。每一次学习都是美好的开始;每一次研讨,都是一场教育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附燕新小全体语文老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课堂,凝聚育人智慧,共同谱写教育新篇章!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12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