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附燕新小】以生为本,重构课堂: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数学组校本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182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3-05      来源:本站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者。欲强教学,先强教师﹔欲强教师,先强教研。在万物萌新的时节,附燕新小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录播教室,以"以生为本,重构数学课堂"为主题开展深度教研,共同探寻让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密码。

深耕课堂:经验共享启新思

       朱诗颖老师以“备课三境”为脉络,诠释教学设计的深度与温度。从“备教材”出发,深耕学科本质,以练习课教学为例,拆解教材例题、设计趣味性的探究任务,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继而“备学生”,设计弹性问题链,让学生能人人参与到课堂互动;最终“备教法”,立足数学思想渗透,让课堂成为素养生长的沃土。她的分享层层递进,展现了一节好课从设计到生长的完整逻辑。

640.jpg

       陶云老师聚焦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构建“思维进阶—互动激活—反思深化”的全链条成长路径。通过“视频模仿“规范学生的表达,为学生搭建结构化表达支架;创设“三阶辩论台”,以基础题同桌互讲、易错题班级辩论、开放题跨组攻擂,点燃表达热情;更以“高效的亲子陪伴”,鼓励家长的参与,共同见证学生从碎片化表达到系统性论证的蜕变轨迹。她的策略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拔节的有声舞台。

640 (1).jpg

       随后,大家就“数学课堂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了互动交流,在互动环节中迸发出诸多真知灼见。

       吴琼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课堂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以生为本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更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能够从设计的教学内容出发,创设一系列与学生认知规律、学习兴趣相符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教学相关问题。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相关知识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寻某些分类的方式,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其中存在的基础规律。

       朱敏老师认为教学中,为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教学,在小组合作中,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欲望,学生可以对数学具有的乐趣形成更深层次的体会。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并对作业展开深入分析及探究,能够锻炼他们发现、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进行系统性数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周阳老师指出在小学阶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教学课堂时,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角度着手,只有当他们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时,生本教学课堂的意义才能得到实现。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常见事物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学生在探究数学相关问题时变得更加主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应用数学的能力。

       佘莲莲老师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教育行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所趋,能为发展课堂教学提供不竭动力,不断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及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变得更专心,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提升。

640 (2).jpg

       此外,倪倩主任对近期数学课堂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与指导。她指出:在教学设计层面,教师要将“教”转化为“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常规层面,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每节课预留“思维留白区”,通过“质疑-探究-迁移”的认知动线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在评价体系层面,要从“无效评价”转向“多样评价”,构建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指向性评价模式。 

640 (3).jpg

       活动最后,陈松兰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强调“重构课堂不是推翻重建,而是要让教师退半步,给学生让出自主生长的空间;让问题深一度,给思维架设攀援向上的阶梯。”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全体数学老师都能“上好课”、“备好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

640 (4).jpg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还促进了教师们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教学品质。我们坚信,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定会如春芽破土,在持续深耕中绽放出绚丽的教育之花。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12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