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0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4-01 来源:本站
在教育的春天里,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浸润教师的专业土壤,催生教学的蓬勃生机。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升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能力,同时助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特举办以“以问题为引擎,驱动数据思维的萌芽”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一年级数学组负责实施。
教学如同琢玉、酿蜜,课堂唯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散发出如玉般温润的光泽。为了打造一节精彩的展示课,一年级组教师凝心聚力,首先深度剖析教材,结合新课标理念,初步勾勒出备课思路。随后,教研组展开热烈讨论,在智慧的交融与切磋中,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方案。
接着,由组内韩译萱老师进行首轮试教,课后老师们即时开展磨课研讨,优化教学环节。经过调整后,组内每位老师都展开试上,继而开展第二轮集体备课,教学思路愈发清晰明朗,最终确定由佘莲莲老师来正式授课。此后佘老师经过多轮试教,教研组开展第三次深度研讨,最终打磨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佘老师执教《按给定的标准分类》一课。佘老师以“怎样给小动物分类”为主探究问题,创设了“我研究”“我尝试”“我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质疑争辩中体会数据分类的有序和简洁。学生经历了对小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在亲身参与的动手活动中学会数据分类的方法,并运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记录分类的过程与结果,感悟数据分类的价值。整节课以问题为引擎,让数据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
一堂生动的课堂,一番激烈的讨论,一轮专业的点拨——教师的成长轨迹正是在"实践-反思-提升"的螺旋中向上延伸。自我精进、同伴相长、智者引领,如同三股丝线,编织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锦缎。在课后的研讨中,佘莲莲老师首先阐述了本节课教学实践活动背后的理念,并分享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其他老师,按照年级分组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现场思维碰撞、大家各抒己见,热情洋溢,教研的氛围异常热烈。
随后,进入集中研讨环节,老师们立足教学实践,从不同维度剖析课堂亮点,对本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既充分肯定教学创新点,又真诚提出优化建议,同时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趣味课堂进行了深入研讨。
课后一年级组的老师们,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深刻反思:
孙艺文:本次教研让我满载而归。一年级备课组的团结与努力,让我深切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每次磨课、试讲,我们都全力以赴,收获满满。学习是成长的阶梯,我坚信,持续学习将引领我们不断前行。未来,我将坚持学习,保持独立思考。
韩译萱:佘莲莲老师的这堂课完美契合了新课标的教学精神,她设计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特别是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并能够将学习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达到知识活学活用效果。
袁梦瑶:听完佘莲莲老师的《按给定的标准分类》一课后,我深感其教学艺术的魅力。董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热情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细致关注,让人印象深刻。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分类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著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董云会:佘莲莲老师这节课中以“符号”为桥,以“数据”为媒,将分类活动转化为思维生长的沃土。学生在画、数、说、比中,不仅掌握了分类的技能,更体验了数学表达的简洁之美与逻辑之力。这是一节“有温度、有深度、有梯度”的课。此次研究让我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窦凡:在《按给定的标准分类》一课中,佘老师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这堂课深刻地启示我,数学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当"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挑战与机遇并存,我校数学组正以行动作答:深耕课标内涵,创新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主阵地,促进师生共进;聚焦素养培育,推动教学转型。本次教研活动播下的种子,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探索素养落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用专业与智慧书写数学教育的新篇章。
-END-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