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25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 发布时间: 2022-05-28 来源:本站
为扎实推进立项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2022年5月27日上午9点30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线下第五场在栖霞区实验小学四楼报告厅举行。
论证会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主办,栖霞区实验小学承办。活动伊始,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处饶赛华主任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词,向大家介绍了与会专家。栖霞区实验小学校长何玖根致欢迎辞,何校对专家们的亲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感谢和欢迎。他认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课题的引领,课题研究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希望课题组成员认真记录学习,再次感谢专家们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支持。
开题论证会,分三个会场同时举行,在第一分会场,论证专家分别是《江苏教育》张俊平主编,《江苏教育》朱从卫副主编,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杨向红所长。
韩学红校长首先向与会专家做了省级规划课题《从启蒙到奠基:人工智能教育的小学实践样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报告后,了解了课题组的前期调研及其准备工作,认真评议课题的《实施方案》,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课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可行性、与时俱进,聚焦使命,走在前言,核心概念界定准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课题前期准备工作相当充分,文献研究、报告撰写、调查研究等科研方法针对性极强。课题研究以对小学生人工智能的启蒙和奠基为研究目标,课题研究内容科学,分阶段实施的子课题项目具体细致,课题的操作性比较强。
同时,专家组给出了课题研究的四点建议:
一、认真梳理。对学校的当下人工智能硬件的配备,教师的配备进行资源梳理,场地的选择、设施的配备、教师的水平,添加学校当前的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的内容,绘制图表梳理自己现有的资源。
二、科学建模。加大教研力度与教师培养,让学校教师人人了解人工智能,科科参与人工智能启蒙点的探索,建立学生种子培养计划,发现一批种子教师和一批种子学生,做好三角建模。
三、积极聚焦。进一步聚焦启蒙和奠基,精选研究内容。先选实验班级开展实验,形成模型,然后再普遍推广开来。不断发现启蒙点,不断真研究,真正为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奠基。
四、多方联动。精选取各学科之间最适合人工智能的启蒙点,推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联动研究,实现校内外联动,全面调动力量为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启蒙和奠基。
五、认真修改。课题聚焦时代热点,建议课题的题目中不使用“样态”这个词,换成人工智能教育的行动策略研究,这样研究比较易操作。
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同意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承担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从启蒙到奠基:人工智能教育的小学实践样态研究》开题。
在第三分会场,秦蕊副校长专家组汇报市级规划课题《文化哲学视角下小学全景育人范式建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参会的专家分别是丁加旗、李宝玉、黄海旻。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一、课题选题具有前瞻性。
课题立足于“十四五”规划背景与教育领域前沿,在推行“双减”政策的前提下开展有关小学全景育人的研究,将区域文化资源渗透于研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课题与国家所提倡的“全场域育人”观点高度一致,对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和学生素质的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二、课题组研究的必备素养好,基础强。
课题组成员前期文献研究、资料整理工作扎实,内容全面,能够反映出学校教师科研意识强、素养高。课题明确定位了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既兼顾了学术价值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同时,专家组也给课题提供了宝贵的修改建议:
一、核心概念要先“落地”。比如其中的“文化哲学”观点要先落地,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做深做细文献研究,可以尝试从文化哲学对于新时代、对于学校儿童教育的启示入手,将文化哲学视角下对于儿童的价值阐明清楚,究竟文化哲学视角是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还是促使儿童回归生活,又或者是关注儿童生命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进行阐述。
二、子课题要合理“瘦身”。 子课题的呈现有些杂乱与重复,比如其中课程体系建构、课堂变革研究、全景生态圈所包含的内容范围稍大,操作难度较大。如果是进行“育人样态”或“实践活动样态”等的研究将更具有操作性。可以尝试将其中子课题的内容进行合理合并,比如将“家园校”共同体和资源优化两个内容相结合,或将叙事研究和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评价路径相结合。
三、研究“抓手”要明确。目前研究内容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样态,既有课堂变革,也有实践活动,还包含了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家园校共育等等内容,未能有效突出研究重点,建议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先专注于某一具体方面,比如专注于用案例研究与叙事研究的方法完成对活动场域的构建与链接。
四、实施过程要“分类”。像课题研究目标中的场域育人,校外合作、地方文化资源等内容都需要进行点状分类。比如场域育人可以分成“课堂活动场域”和“课后活动场域”两类,根据具体的分类再深入讨论实施路径和具体策略,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五、课题要在日常学校教学中“生根”。课堂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主阵地,研究成果中要体现对课堂的推进效果。比如可以将文化哲学的某个观点与具体课堂相结合,形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堂样态。
专家组经过集体论证后,一致同意本课题开题。
专家论证明方向,课题引领提内涵,本次开题论证会让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们获益匪浅,对自身课题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再认识和再理解,也为后续扎实稳步推进各项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高位引领下,在学校的帮助支持下,课题组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共同研讨、齐心协力,争取早日结出累累硕果。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