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66 作者: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3-11-02 来源:本站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为了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本周,四年级数学组开展了组内周周晒课活动。
Part.01
晒课观课
在晒课环节,杨昕艺老师执教了《平均数》。杨老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巩固实践应用”“回顾总结提高”四个维度展开,帮助学生体验、分析、思考平均数,充分理解了平均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课堂上,杨老师从生活从常见的套圈比赛引入,对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移一移,算一算”,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的范围。接着,以移动笔筒里的铅笔为切口,让学生体会“先合后分”的求平均数方法。最后,通过多道练习题巩固提升,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达到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教学目的。
Part.02
品课议课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在听评课教研活动环节,听课教师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综合技能锤炼的角度,对杨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研究。
1
陈松兰校长
杨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吸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可以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运用统计方法的自觉性,使平均数知识的教学落实到实处。
2
陈翊榕老师
在本课教学中,杨教师充分挖掘“平均数”内容的丰富内涵,带领学生在探“理”和寻“法”中构建有深度的课堂,让平均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构建“平均数”模型时,杨老师沟通了“移多补少”与“先合再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建构平均数的概念。同时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拓展生活中的平均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3
王佩云老师
今天听了杨老师《平均数》一课。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同学不易理解,老师为了使同学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泛应用,掌控平均数的含义。杨老师出示了表格后,让同学观测,说说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通过三幅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由浅到难,老师还鼓舞同学说:用比较的方法获得了新信息。同学的表达得到了赞许,思索更加积极了。在沟通汇报中,从而引出什么叫平均数,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或移多补少,并且以动画的形式,让同学从感官上真正接受,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新奇心,让同学由被动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练习中又将生活与平均数联系了起来,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一题明确了平均数的范围,第二题小结出了平均数的意义,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第三题平均数还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等等,练习内容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是一步步升华,援助同学真正理解平均数。整个课堂老师着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
4
汪妍老师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从统计的角度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虽然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平均分的概念,但由于平均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杨老师先从相同数量开始让学生比较,让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由模糊转向清晰。再教授“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的方法,这样学生理解逐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杨昕艺老师
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情景,三个材料,三个生活中的例子,三道闯关练习,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将平均数的概念、特征一一呈现,将平均数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认识了平均数,他们感到平均数就在身边。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时间分配要合理,上课节奏需要更紧凑。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新课引入环节,我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套圈游戏活动场景,并让学生来当裁判。三次套圈比赛统计图的呈现,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数据和图表,了解学生套圈比赛的具体信息,并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旧知做出判断。三次套圈比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但是对于前两次比赛结果的分析花费时间较长,导致后面部分习题没有来得及讲。
2.板书要设计精致,语言要规范简洁。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由于字数较多,板书占了三行,不太美观,可以选择板贴。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孩子用不同方式主动来分享,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孩子们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自奋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耕耘之路。我始终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养的发展视为主要目标,在学习研修中扎根学识,积蓄能量,砥砺深耕!
本次晒课活动,既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一次常规检验,也为青年教师展示风采搭建了平台。活动中,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用心学、深入谈,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下一步,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将以“晒课”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奋力推动数学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Copyright © 2022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佘冲街1号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